2008年9月10日星期三

思路的整理与写作

对提出问题,并能问题作反思,成员们一起共同来交流不同的看法,问题的解决办法也越来越清晰了。

昨天,教育大发现社区的几位成员在列表中谈到“如何整思路”时的产生很激烈的讨论,并在此基础上,谈到写作。下面是我收集的几点很具启发性的内容:

1、不知写什么?在这点上Zoom这样谈道:
因为很多时候不动手写是不知道自个儿是否真正知道的,,,,
因为人的思维是网状的,但是和其它人沟通是线型的,
自个儿头脑里的思想是否可以线型化,其实是标志着自个儿是否真正理解和想透了相关问题,,,

2、个人博客中常出现的问题:

  • 重复,好文章和思想,反复的在以不同方式的发布



  • 零碎,好思想,总是嘎然而止,不过瘾,,,



  • 混乱,也许是各种Blog 系统的编辑器问题,老师的文章,体现出的是千差万别的排版方式,不象是同一人写的,,,


解决办法:

  • 持续修订,不要将Blog 看成不可修订,增补的,,,,那不是Blog 的约束,,,当然也可以尝试 用维基来写Blog , 或是使用 WikiBlog 系统,,,

  • 有些想法需要深入挖掘,一是到类似列表中多人进行研讨;二是需要通过实践项目来深化思想认识。在邮件列表中研讨可以及时整理,例如整理到blog上。通过实践来系统地深化认识的实验,就好像在好看簿中发起的合作项目一样,可能是个工程性问题。如何在工程项目的实践中及时整理提炼知识,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。这似乎是一种创造知识的过程。

  • 使用专用工具来写,简明即可。


3、高手专用资料管理方式:

ZoomQ介绍自己的资料管理方法:
俺现在的资料管理基本形成:
+-- 网页收集 ~ ScrapBook
+-- 下载收集 ~ 合理的固定目录
+-- 每日记要 ~ Zim 桌面维基
http://linuxtoy.org/archives/zim.html
+-- 被动接收 ~ Twitter/列表/Blog 推送
\-- 主动发布 ~ Blog+Wiki

这样一个相互关联的分层管理体系,,,

4、书到用时方恨少--如何收集资料

有些想法,可能需要与相关的资料关联起来,如何及时关联到与之关联的资料?

资料得随手在身边,在头脑里没有形成文章前,相关的资料就应该分类好,聚集起来,以便在撰写时,可以快速获得,,,

长期,主动,及时的整理,积累就好!
http://wiki.woodpecker.org.cn/moin/MiscItems
就是这么来的,,,
好记性不如烂笔头!
也是有前提的!
前提就是你的笔记有充分/科学/及时/定期清理的分类和保存!
否则,记了白记,等于没有记,因为使用时,找不到了!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

你可以在这里留下你的评论。